三字经|孔子问:天上有多少颗星星?7岁孩童的答案,让孔子行礼拜其为师
《论语》曾言:“子曰:‘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’”自古以来,学无止境便是国人共识。纵然孔子之名流芳千古,但他同样努力学习,以此不断提升自身实力。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,孔子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,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,孔子一生有着无数传奇经历,而他所提出的教育理念,更是对中国后世几千年的发展,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。在了解过孔子的教育理念后可知,孔子并未因自身成就而瞧不起他人。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中的人,只要能够对孔子提供一定的启示,他皆会将对方当作自己的老师。曾经,孔子问一位七岁的孩子,天上有几颗星星?而这位孩子给出的回答,直接让孔子当场行礼,并拜其为师。这位七岁的孩童究竟何许人也?面对孔子的提问,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回答呢?
文章插图
这位七岁孩童便是《三字经》“昔仲尼,师项橐”中的项橐。据史料记载可知,项橐出生于一个平凡家庭中,但他所展现出的聪明才智,却令许多人为之震惊。众所周知,在春秋战国时期,孔子经常游历各地讲学,而当孔子来到项橐家乡讲学时,意外发现项橐正在地上作画。虽孔子有着较高的身份与地位,但看到项橐作画的行为,他仍没有上前打扰,为避免踩坏项橐的画作,孔子决定绕道而行。但正在作画的项橐看到孔子的这一行为后,却反问孔子为何会绕道而过,而孔子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。
文章插图
面对孔子的说法,项橐非但没有予以同意,反而表示自己所画的内容为城池,而城池的作用便是供人行走,若车马躲避城池,城池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。听闻项橐的这番话语,孔子感到十分惊喜,至此,孔子决定邀请项橐与他同行。在同行交流的过程中,项橐开始向孔子请教一些困扰于心头的问题。相比普通的孩子来说,项橐所提出的问题较为深奥,令孔子惊诧不已。在两人同行之时,已然是深冬时节,看到树上早已掉光的叶子,项橐便问孔子,为何只有松树能在冬天不落叶?孔子则回答到:因松树有着心实不虚的特征,方能耐得住冬季的严寒气候。
文章插图
面对孔子的回答,项橐表示反对,并认为虚心的竹子同样能够做到四季常青。在项橐提出这一言论后,孔子则感慨到,人应该学习松树心虚不实的品质,并结合竹子的虚心特征,在两者优点共同帮助下,方能获得人生最终的成功。当两人走到护城河边时,项橐又向孔子提问,为何鹅的叫声会如此响亮?孔子回答:因鹅的脖颈较长,方能引吭高歌。听闻孔子的答案,项橐又摇头表示:井底的蛤蟆同样有着响亮的叫声,却并无修长的脖颈。一问一答间,孔子显然占据下风。
- 河南周口弦歌台 孔子被困在这里饿了七天 留下一个典故成为旅游景点
- 儒家|该如何评价启蒙读物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?易中天说:那是毒药
- 盖之庸|东西问|盖之庸:阴山岩画为何能在世界上大放异彩?
- 白居易|白居易的诗歌一经问世,为何就能风靡全国?诗人:这三点很重要
- 贺知章|贺知章见李白第一面就问 会喝酒吗 李白强忍着笑意说了7个字
- 颜徵|老子对孔子说了两句话,孔子30年后才领悟,懂了可免走弯路
- 大师|南怀瑾:我曾在四川“求仙问道”,有人挥手成剑,松树应手而倒
- 改革家|明朝最狠的改革家:拆毁全国孔子塑像,理由令人拍案叫绝
- 传统节日|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布粥活动 延续千年腊八传统
- 崔勇: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?|东西问 | 现代